深读|诗哲魂:轴心时期宗教信仰的思想起源
2018-02-07 12:55:02
  • 0
  • 0
  • 0
  • 0

——公元前六世纪世界几大信仰开始形成的时期

冷雨寒天最适合于读思想性很强的著作,我沉浸于当代英国史学家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一书之中。在轴心时期不同的宗教信仰中进行仔细的爬梳。

人类的文明开端时常与早期的宗教相互影响和生成。

公元前六世纪轴心时期,三大宗教几乎都起源于巴比伦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起源于公元前3千纪的一次大移民,考古学家、史前学家和语言学家把它他们称之为“印度——雅利安人”。

他们分别分成两支,一支往东发明了吠陀教,后来发展出印度教;另一支往西发明了琐罗亚斯德教。

原始亚利安人确定为伏尔加河下游的阿巴舍沃文化和乌拉尔山脉南部的辛塔什塔——阿卡伊姆文化。从那里,驯化的马连同印度——亚利安语一起进入约公元前1600年巴基斯坦北部犍陀罗文化的南亚。

琐罗亚斯德教设想了三种灵魂:乌尔瓦记是指,身体能死后永生的部分;弗拉瓦西,是死后还能在地上生存的部分;还有达依那,即良知。不管哪一方面,琐罗亚斯德教都可能帮助形成我们现在所知的几大世界宗教的思想根源。

琐罗亚斯德接受启示,他模仿了神的原始举动——择善。相信人被邀请追随神的道路,但是人有选择的自由,因为他不是奴隶也不是仆人。该教自称救世主,帮助他形成自己的关于天堂和灵魂的学说。

一条河把这个世界同另一世界隔开的思想在许多宗教中都有,但是审判思想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事实上,死后的生活、复活、审判、天国和天堂,以及地狱和魔鬼,首先都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许多地方与琐罗亚斯德教很相似,绝非偶然。

琐罗亚斯德教的关键之处和神秘的地方,有些特点在佛教和儒教思想中能找到相应之处,有些特点帮助形成了后来的犹太教、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印度的佛陀不是神,也不是先知,但是他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的方法是人人反思自己,寻找更高的生活目标。与原始印度教徒不同,雅利安人有一部圣典《梨俱吠陀》,他是雅利安人到达印度之前创作的,宗教赞美诗,在吠陀思想中,一个人的生活分为两个阶段。他的尘世生活被认为更令人向往。他死后的阶段,取决于他活着的时候有多虔诚。并同时提出了世界灵魂的概念。在乔达摩出生前不久,吠陀信仰者开始创作后来的另一部经典《奥义书》,源自梵语,提出了救赎不仅仅是对罪恶的救赎,也是从人类生存条件自身的解脱,这才是印度教的真正开端。

希腊人以理性主义著称,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也是一个公认的神秘主义者,他主要受到苏格拉底影响,发展出了灵魂的思想,并且印度思想有可能通过埃及和波斯对他产生了影响。对于后来亚里士多德来说,思想的目标是不朽,是一种救赎,训练有素的直觉带来的自我超越的狂喜。

轴心时期的孔子,他对超自然的东西非常淡漠,似乎既不相信人格神,也不相信来世。非常世俗化,有道德的生活在于人自身,只有当人表现出超出他们自身及其家庭利益的更广泛的集体感和义务感时,宇宙秩序与和谐才能实现。约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万物是两种永恒的、互相转换的法则——阴阳的产物;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灵魂,阴性灵魂和阳性灵魂,一个源自天,一个源自地。阴对应鬼,既身体;阳是生命原则和人格,中国的哲学目标是在二者之间进行调和。

可见,在孔子、佛陀、柏拉图和以色列先知教义中,有不可思议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源自相似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经历的三百年间,传统农业社会的传统神无法帮助他们应对新的生活。宗教开始脱离了对许多“小”神的多神教信仰,实现了转向内心的伟大转变,重点放在了人自身、他的心理、他的道德意识或良心、他的直觉和他的个体性。这不仅是同过去的重大分裂,标志着近古与远古的分离,而且标志着未来几个世纪将要出现的第一次东方与西方的分裂。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