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哲魂:后人类时代如何可能
2018-01-15 17:14:48
  • 0
  • 0
  • 0
  • 0

读美国学者凯瑟琳.海勒著《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一书,该书探讨了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化中的虚拟身体,讲述了信息怎样失去了身体,电子人怎样建构成技术产品,人类怎样变成后人类。电子人除了包括电子心脏起搏器、人造关节、药物注射系统、植入角膜晶体和人造皮肤之外;更多的人参与了电子人的职业,包括将控制论电路与屏幕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操作员、手术时接受光纤显微术引导的神经外科医生,以及游戏厅年轻的游戏家。

在作者看来,后人类并非就是反人类的。现代人比洞穴人具有更精密复杂的认知能力,不是因为现代人更聪明,而是因为建构了更加聪明的工作环境。人类以伙伴关系与智能机器合作前景,并不是对人类权力和义务的篡夺或者侵略,因为它是分布式认知环境建构中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认知环境建构已经不间断地进行了几千年。人类不再被认为是用来操纵和控制所必须的统治力的根源。相反,新生人类主体的分布式认知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思考由人类和非人类因素共同完成。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系统。

人和智能机器一起被拼接到一体化的线路中,主体就被分散了,物种之间的界线被打破和动摇。电子人既是一种技术实体又是一种观念建构。电子人所指代的东西就不仅不限于翻新的人类,它指向一种改进的杂交物种,有可能成为人类进化的继承者。人不是身体已经消失了,而是出现了某种特殊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是由信息论的物质性与信息的非物质相互交叉构成的。身体的去物质化取决于某种去物质化意识形态将要掩盖有形的具体环境,以虚拟性思考有形或环境的重塑。

人类主体的各种界线不是既定的,而是建构的。比如盲人拄的拐杖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它将人类身体界线的观念引入我们的视野。唐娜.哈洛维谈到电子人打破传统物种分类界线,将控制论装置和生物组织融合在一起。电子人颠覆了人类与机器的区分,用神经系统的反馈代替认知,它挑战了人与动物的差异,利用反馈、等级结构和控制等理论解释了人的行为,它消防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分。强调将身体建构为非物质的信息流,建立起生物有机体与机器之间交换。在去物质化中,身体不再从根本上被看做物质客体,而是被视为一种信息模式。控制论把人建构成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的边界须由信息的流动来决定。

计算生态学面对的问题是,由于知觉环境深度的介入了计算机,更多时候机器做出的判断甚至比人的判断准确得多,人类是否放弃作为自主的独立生物的责任,这也是人类必须控制的一种道德约束。必须由人类而非机器控制的道德立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可视化中,电子成像通过将具体环境和人转换为超大数据,实现了人工生命领域里关于物种与自然的重构。把生命的自然形式和过程引入人工的媒介中,计算机的代码是有生命的,不仅有生命的而且是自然的。从计算机内部复制程序到生物体仍有一个长长的跳跃。可通过在计算机内部创造可进化的人工机体的方式加速事物进化。现实被视为非物质,特别是被视为信息性的代码而非物质的基底,人工生命程序恰恰像生物学生命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人类首先是具身化的生物,人类意识呈现方式与智能在控制论机器中的具身化是很不相同的。由于人类主体被想象成具有明确边界的自主的自然,所以人类-计算机的界面就只能被描述成一种分隔,一边是真实生活的可靠性,另一边是虚拟现实的幻觉,如果边界被彻底打破,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自我彻底崩溃。人类的功能扩张了,以电子辅助设备或假肢延伸,它所栖居的认知系统的参数扩张了,使人类非物质化带来了根本的改变。

因此,第一波控制论是追求自动平衡机制;第二波是从反身性到自我组织,既通过观察别人来对观察自己;第三波是自我进化程序。问题也由此而来,人类与智能机器很可能进入一种共生的关系,实现了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无缝连接起来,后人类的“后”字,具有接替人类并且步步紧逼的双重含义,暗示人类打日子可能屈指可数了。智能机器取代人类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方式。所以将人类意识下载到计算机里,终于可以实现了永生。你选择了将自己下载到计算机中,从而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不朽的最终特权时,你并没有放弃自主的自由主体,而是将自由主体的天赋特权扩张到了后人类领域。

后人类为反思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联提供了资源。智能机器成为这个星球上的主导生命形式的“后生物未来”。人类与智能机器组成“智慧扩张”共生联盟的前景预言,即后人类不是简单地意味着与智能机器的接合,而是生物学的有机智慧与具备生物性的信息回路之间的区别变得不再能够辨认。使自己置身计算机模拟的非物质化空间,以及信息流动结构而成的非物质性建构之中。人类在反抗环境中的压力时候,通常是通过收缩自己活动的方式,采取“自我截断”。这种截断反过来激发并要求补偿性的技术延伸把“假肢身体”延伸出去,回到外头世界之中,人类脱离实体向后人类转变。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延伸向更遥远的空间和实现非物质化的存在。

2018年1月15日厦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