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诗哲魂:2017年阅读史
2018-01-14 12:33:37
  • 0
  • 0
  • 0
  • 0

1.荷兰学者米歇尔.科尔萨斯《追问膳食》,这是一本关于食品伦理学领域开创者著作;食品伦理学是新兴应用伦理学领域的思想精髓,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高度,对于我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食品共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2.读美国学者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一本关于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此书追述了世界各主要的精神刺激物如何汇集,并以史学家视野透视了伴随欧洲海外扩张势力促成的全球瘾品贸易发展的历史。瘾品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扩张过程史。瘾品扩大发展的生物基础跨越了文化界限,也显示刺激精神瘾品买卖不会因国际间的管制禁止而萎缩。

3.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开.闭.开》,他是以色列当代最杰出、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开.闭.开》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他在诗中经常引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深厚的历史感,它的语言像《圣经》一样直白而富有韵味。阿米亥的特点是善用反讽、悖论和玄学比喻手法。形成一种带有民族特色并富有意蕴的对比,诗人又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上,具有深刻的反讽色彩。

4.英国环境科学和地理学教授彼得.丹尼尔斯、迈克尔.布莱得萧等人编著《人文地理学导论》,该书从非常广阔的视域提出了21世纪很多议题: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城市、乡村、全球生产网络、全球金融体系、领域、空间和社会、民族国家的未来等;因此它将人文地理学界定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构成以及人类和环境关系的学问”;全书勾勒了一幅21世纪的人文地图,其人文意识使它既是一部从人类视角出发的地理学著作,又是一部以地理学为线索的社会学、人类学乃至经济学、政治学著作。

5.戴维.洛奇《写作人生》,将生活的经验转换为写作人生,是小说家通过想像力驾驭生命的实践。作者描述了不同时代作家生活与写作,考察了写作风格与作者本人之间联系,尤其是回忆了自己与好友马尔科姆.布拉德里相互交织和平行的文学生涯,马尔科姆曾经做过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写作老师,最为精彩的是戴安娜之死写得回肠荡气;并指出和发现了21世纪前十年,通过文学虚构那些历史人物故事成为显然的写作特点。洛奇不愧为小说家,通篇充满了创作真诚与批评睿智,这是一部研究人生与文学界的迷人作品。

6.意大利女作家保罗.索伦蒂诺小说《年轻气盛》,当爱的力量己丧失,恨也消散了之后,两位老年艺术家却被围困在死亡间,他们回到了青年时代度假阿尔卑斯山附近酒店,继续面对余下的人生。死亡是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事情,但谁会有更大的勇气面对它的存在而不显得慌张呢?

7.日本学者斋腾孝著《超级阅读术》,在信息爆炸以及互联网各种媒介包围之中,强调阅读纸质书籍仍然属于真正地阅读生活之一,它同时也是尊重并提升精神品质的基本途径;此书对于人类社会普遍退化阅读现象作出了回应,并对当下阅读中所经常遇到的选快.速读.精读.输出等方面给予清晰解答。时代正在朝着任何人都能成为作者的方向发展。可能正是如此问题才导致了该书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

8.读荷兰作家荷曼.柯赫长篇小说《泳池夏日屋》,世间许多事,因为你在错误时间遇见无法相处的人,而陷入被谋杀的险境,叙述者正是这样一位家庭医生,他不露声色地讲述了谋杀一位电影演员的过程,该演员强奸了医生十三岁女儿,作为父亲的家庭医生,他利用切除毒瘤手术机会,深切了演员皮下脂肪,致使癌症病毒迅速扩散,同时他还勾引了演员妻子,用虐情假义掩饰了犯罪动机,在他们共同度假归来一年之后,电影演员悄然命丧黄泉,而家庭医生却远走美国,逃避对其谋杀罪行的调查。这两个家庭因此而先后破碎了,只因伦理和道德纠缠于犯罪复杂的动机和因果,却又无法逃出内心自责和愧疚阴影,他们都深深地活在地狱一般日子里。

9.美国作家戴夫.艾格斯小说《国王的全息图》,落没的美国商人艾伦,面临着家庭破碎的重重危机,离婚,欠他人债务,女儿没有学费上大学,五十四岁的他,为寻找商机来到了沙特阿拉伯,参与沙漠新城的全息电话信息处理技术的投标和演示。恰好也是他人生面临最为困难的时期,他怀着某种希望——仿佛在沙漠里寻找金子那样渴望,期待所有可能生活在此发生变化和出现奇迹。

10.张忌的小说《出家》,乡下人方泉到城里打工,做了几份工也养活不了老婆和三个孩子,阴差阳错的成了假和尚,他毎天游走各个寺院,做空乐赚点小钱,出现和奔忙于各个寺院水陆道场间,也许造化弄人,他被妮姑奄主持视为可接替她成为小寺主持,从此,方泉自称广净大师,犹如佛陀逐渐开悟了他,他不得不挣扎在世俗的妻女家庭和佛法世界之间,最终方泉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只有阅读才可知道最终的结果。

11.读西尔维.西蒙斯《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我是你的男人》,科恩是加拿大籍犹太人诗人歌手,2009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我是你的男人——是莱昂纳德自1970年初以来卖得最好专辑,它登上欧洲国家排行榜的冠军位置。他的歌曲主题——战争与背叛,渴望与绝望,性爱与宗教,他的曲风节奏缓慢,抑扬的语调,迂回的吉他弹奏,不紧不慢的、透着威严、富有魔力的声音,这诸多因素叠加,让他的歌曲颇具催眠效果。那温柔的催眠效果,如符咒般迷住了观众。他的歌词更具精细灵动,也更讲究韵律,让你看到歌词背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学造诣浓厚的诗人形象。美妙的行内韵,简单的复杂性。

12.去西双版纳茶山之行时,我随身携带阅读的书是《伯希和传》,它是由法国学者菲利普.弗朗德兰著,在行程中断断续续读了将近半个月,回到厦门之后,终于读完了这本好看的书。

13.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达利和生态哲学家小约翰.B.柯布共同撰写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本书是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哲学家强烈的生态关怀。主旨是为了人类和整个生物圈而重塑经济。不是让经济学理论别起炉灶,而是一种新范式基础上进行重建。他们的直接目标是:生态人文主义必须建立一种这样的经济:停止经济和人口增长,控制技术,以及消除严重的收入不平等。

14.美国传播学者罗伯特.考克斯撰写《环境传播与公共领域》一书,该书为自然言,代自然言,它的副标题是:假如自然不沉默;这是因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是环境传播领域的兴趣所在,我们的语言、视觉图像和与他人互动的模式影响着我们对世界最基本的感知,以及我们对自身的感知。我们体验和影响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如何谈论世界的产物,我们彼此交流关于环境的信息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环境,从而使我们定义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15.终于读完了俄罗斯诗人德米特里.贝科夫撰写1104页厚重专著《帕斯捷尔纳克传》,他将一位经典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变成我们同时代的人。以文本、命运和帕斯捷尔纳克三者等同起来,打破了传记体裁通常所依凭的线性时间的单向叙事模式,紧紧抓住艺术在瞬间中的永恒、变形中的真实和繁复中的单纯逻辑,展示着诗人的苦难历程,从青年时期的彷徨失措到当局构陷和他身陷绝境,接踵而来的是因肺癌猝然发作而过早降临的死亡。

16.英国学者伊恩.道格拉斯撰写的《城市环境史》一书,从古代世界的城市到今日的特大城市,他讲述了城市变化的环境史故事,城市是地球上最具有野生性地域的景观连续体的一部分。环境史学家必须研究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有组织地对环境发生作用的所有方式,其中包括对大自然在城市生活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予以考察。该书从城市环境史研究四个层面开始叙述:(1)分析城市在时间进程中对自然环境影响;(2)分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影响;(3)研究这些影响的社会反应以及缓解环境问题的诸种努力;(4)把建成环境作为人类社会演化于其中的物质语境的一部分,考察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17.美国发明家和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如何创造思维》一书,该书围绕着库兹韦尔定律:未来计算机等通讯技术会以指数倍增和非线性发展,人工智能将会呈现爆炸式的突破发展。它表现为:将人类层面的认知模式和计算机固有速度和精确度结合,不断与发明中的智能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将我们的部分思维外包给云,使云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使人类大脑产生了非生物智能扩展,最终使人的能力将成倍增长。

18.美国科技记者史蒂夫.洛尔《大数据主义》一书,他认为:数据是一种力量,数据通过智能算法生成知识,形成新的服务项目,但终极权力仍然掌握在收集数据、编写算法的那些人手中。如果把数据比喻成新型石油,我们所有人就是数据油井,而且有可能是储藏丰富的油井。数据是一种资产,是信息经济的流通货币,因此数据像钱一样,只有自由流动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19.美国科技杂志连线主编凯文.凯利《失控》一书,他认为,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这正是最美妙的结局。从生物学中提取自然的逻辑并用以制造出人工智能机器,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也把技术逻辑带入到了生命之中。这证明了: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可以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持续的机器都可以被看作是有生命的。目前,有两种趋势正在发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20.吴军著《智能时代》,计算机之所以能够战胜人,是因为机器获得智能的方式和人类不同,它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是依靠数据训练出来的,关键技术是通过启发式搜索算法,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的工具,让计算机能够解决智能型问题。处理数据的关键是机器学习技术出现,机器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进步的过程,用机器学习达到期望值最大化的过程,使用数据挖掘达到最大的智能化,产生相应的效率并对数据进行过滤和整理。因此,数据将成为下一代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

21.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著《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一书。他的重点放在生物技术革命中发生的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对于人类的未来影响更加直接和紧迫性上。因为,人类是一种设计不够不完善、功能不够齐备、容易黑屏、死机、时常需要维修的造物,生物工程和仿生工程可以治疗我们的种种疾病,改进我们的种种缺陷。但是我们需要在治疗和改进之间划出一条红线,指引研究往前者方向发展,而对后者做出严格限制,因为后者很有可能改头换面的优先学,意味着只专门生育有着优选的遗传特征的人类。

22.读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处女作《晃来晃去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约琴夫是一位住在美国等待入伍的加拿大籍犹太青年知识分子,在芝加哥这座城市就是一片荒原世界之中,他痛苦地体验到世界冷漠和荒诞;当他辞去了工作而无所事事依靠妻子养活自己时,在那段等待服兵役的日子里,作家通过他所经历的内心生活和真实世界情景进行了描述,不知为何闲暇的日子出了许多问题,妻子劝他索性利用这个阶段的自由和空闲读读书,重新检起他已经中断了的哲学研究,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利用自由,自由对他来说反而成了一种越背越重的包袱。

23.德国学者阿明.格伦瓦尔德主编《技术伦理学手册》一书,即如何规划管理和应用技术和如何面对技术所带来的后果。该书几乎穷尽了目前世界范围内所有技术伦理问题的争议,以及可能执行的技术道德伦理选择方案,它具体涉及到:农业和气象技术、高放射性垃圾永久存放、电脑游戏、能源、地工和水工以及采矿技术、基因技术和人类增强术、信息互联网、核能和食品加工、媒体和医学技术、军事科研和移动通讯技术、机动性和交通、纳米和神经技术、宇航和机器人技术、安全和监控技术、合成生物学、合成化学、人工智能和普适算法等门类。

24.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著《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这是目前在读书界对大众观念冲击比较强烈的图书。该书强调指出,在21世纪,人类的第三大议题就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为人类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神人”。用科技升级人类则可以说是一项完全不同寻常的挑战。40亿年来,生命之所以还是局限在地球上的一小部分,是因为自然选择让所有生物都要完全依靠这个巨大星球的独特环境。

25.杨通进编《生态》观念读本,该书选择了二十二位作者风格迥异作品,从不同方面反映生态思想与观念基本主题:反思工业文明,倡导生态文化与生态伦理。从生态哲学高度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从正面阐述生态伦理的基本理念,还有展示生态伦理实践者勇气和内心追求,主要反思了科技和经济方面带来工业文明的局限性,并展现对生态文明的追求,思考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读本大致包涵已经翻译和可能收集到的生态文本。

26.美国人文地理学者段义孚《空间与地方》一书,段义孚与民国段褀瑞总理同族,是段褀瑞的侄孙辈。先前看过他的《逃避主义》,时间长了,早已忘记了。这次又读他的《空间与地方》一书,感觉此书对于环境与空间的认知非常清晰。空间意味着自由,地方意味着安全,这是空间和地方最本质的规定性。当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造物品和巨大建筑物构成的世界中,如何确定关于地理空间的感知,如何确定我们在城市和乡村的位置?

27.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的著述《发现乡土景观》一书,这是一部美国乡土景观研究先驱者作品,作为适合于观察中国社会草根性和乡土性参考书,它有助于唤醒国人对自己的乡土性和乡土景观的认识,也有助于化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人地关系危机和社会矛盾。

28.读郇庆治主编《绿色左翼》,绿色左翼通常是指: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政党,明确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治目标,把可持续社会作为解决生态环境制度预设或前提。以此区分了绿色运动三个组成部分:以生态中心主义哲学价值取向为核心“深绿”运动,以经济技术手段革新为核心的“浅绿”,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替代为核心的“红绿”运动。左翼政治传统与社会主义思维相结合的一种理论,并与深绿的生态自治主义和浅绿生态现代化以及可持续理论等环境政治理论相对立。

29.美国小说家戴夫.艾格斯《圆环》,讲述了现代圆环公司被招聘的新人梅.霍兰德,通过胸前悬挂的摄影头实现自我生活的透明化,世界上的其他人也紧随她的脚步走向透明。完全的透明化将让所有人变得无所不知,无知也就不再存在了。在未来信息和通讯带来的视角革命中,人类社会不仅政治家完全实现了透明化,同时也使所有私人与公共空间也完全实现了全天候视频监控,大家随意观看和了解他人而无需事先得到任何人的允许,再也没有人能自私地隐藏自己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每件事和每个人都应该处于大家的视线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监视。

30.读美国生态思想家乔尔.科威尔著作《自然的敌人》,此书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经典之作。他从资本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持续性;并同时指出资本是自然的敌人这一著名的论点。资本社会无限膨胀的需求必然会毁掉整个自然基础。为了拥有自然,人们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并且与自然对抗的想法,是统治自然的核心。资本主义正将我们带入噩梦之中,并且完全不知如何让我们从中摆脱。因为资本正是这样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它违反了生态主义的整体性,因为它把交换价值作为剥削的一种工具。每一种这样的因素都使得完整生态体系的互联性被切断。因此未来的生态化生产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性。

31.读美国生态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专著《地球的法则》一书,作者认为目前世界上有三种重要转变正在发生:气候变化促使人类将地球视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现在世界上半数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生物技术正在成为地球上最主要的工程工具。因此气候变化、城市化、生物科技这三件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事,它们己成为21世纪重要的议题。当前最具有争议和不被信任的四个工具,城市化、核电、生物技术以及地球工程,在作者看来是可以值得重新进行思考并实际操作应用范围,他的做法是逆转过去由于技术加速发展而带来的后果,这是我所看到生态学者第一个承认转基因和支持核电站作家。

32.美国生态学者大卫.雷.格里芬的新作《空前的生态危机》,全书对当前气候变化作出积极的回应,并以数据的方式详细论证了人类空前面临的气候变暖危机,以此证明了气候变暖是今日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如果全球暖化继续,文明便会毁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提高了地球的平均温度,必然引起了气候的紊乱以及生态系统的崩溃。全球顶级气候科学家的压倒性判断就是:气候变化是一种生死存亡的威胁。分歧只在于,这一毁灭会多快发生。虽然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我们仍有时间挽救文明,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多了。

33.美国小说家洛丽.摩尔长篇小说《门在楼梯口》,20岁的女孩塔西在上大一时,相遇了生命中无奈时刻和最无助的痛苦经历;9.11之后的美国,那段属于她的校园时光,为了生存下去的未来,她选择了研读苏菲神秘主义课程,并接识了信仰伊斯兰宗教的男友,同时她弟弟此时也被送去了阿富汗战场,她又不得不面对兼职的保姆工作,并同时介入了一对夫妇领养黑人混血儿复杂流程与日常的看管生活,从中她发现了许多属于婚姻中那些潜在危机以及难言的失望,在她那个年龄阶段,婚姻背后的神秘与忧烦还令她困惑不解。

34.读美国作家哈金第一本用汉语写作的诗选,与他的小说相比好似有着乡愁的情绪弥漫其中。“你别梦想在哪儿扎根,一旦启程,你就得活得像只船,就得接受漂泊的命运——”;因此,对于他来说:“你要珍惜面前白纸,这张纸是卑微的开始,可是没有诋毁,没有权力,能撼动上面的黑字,你的声音和久远的消息将从这里慢慢飞起,你把全部气力都给予面前的好纸。”

35.法国作家阿敏.马卢夫的长篇小说《撒马尔罕》,这是一部跨越上千年叙述的具有史诗性的作品,他所描绘的丝绸之路那些众多古代城镇不仅充满了异域风情,同时也包涵着历史变迁中复杂的宗教信仰的演进过程,这个历史上最为漫长的文化走廊,其文化传承变化最为丰富的地区间,到处都储藏着多样化文化基因;所以,通篇都有那种一千零一夜故事叙述的特点,几乎使所有的篇章都充满着诗歌般的吟唱,加之,巧妙和精致的叙事结构,在上千年的历史过往间,你可以体验到古丝绸之路上绝美风景和感动人的故事。

36.美国传记作家安东尼.弗林特著《勒.柯布西耶:为现代而生》,这位20世纪中叶伟大法国现代建筑大师,他与整个世界为敌的性格,高冷而多变的个性是他天才人格的一部分。他生前有78座建成作品,分布在12个国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朗香教堂、萨伏别墅、马赛公寓、拉图修道院和印度昌迪加尔建筑群以及哈佛大学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他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也是雕塑家、设计师和公共演说家。柯布至少写了34部作品,并留下8000份草图,450幅画作,44个雕塑和27幅挂毯底图。

37.读美国环境史学界新锐学者杰森.摩尔专著《地球的转型》一书,该书致力一种跨学科的、以历史为基础的方法构建新的生态理论,并努力将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他以古希腊哲学家、植物学家所认为的植物物种与其环境关系,重新定义生态整体的关系,从而把传统历史上重视生物物理和景观的环境史转到作为环境史的现代及其社会生态变化的主要矢量的历史,颠覆了笛卡尔以来人类与自然对立的观念,论述了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其余部分之间的关系。人类的历史是人与自然其余部分的共同产物。这种世界生态视角的形成,将现代世界历史诸多运动——帝国主义、家庭和性别关系转型、商品化、地理扩张、金融扩张等等,都视为人类与人类之外自然的种种关系。

38.读美国小说家约书亚.弗里斯著《曼哈顿的孤独诊所》,医学博士在自己建立的牙科诊所中陷入了信仰和情感的危机,两次恋爱的经历都因为身陷天主教和犹太教家族复杂关系而告结束。他对周围世界的理解陷入了非常孤独的处境,恰好此时有人冒充他的身份开办了牙科诊所的网站,并同时在推特和脸书上发表反犹和无神论言论。冒充他身份的人恰是真正犹太教的崇拜者,也因与犹太教女友发生了信仰的冲突而分离,他为了追踪自己个人信仰起源,只身去了以色列后,同时又将他的家族历史延伸二千多年前追踪和寻觅考证。

39.美国环境史学家马立博著《现代世界的起源》,这是一本关于全球的、环境的述说,也是一种对欧洲中心论持批评态度的、现代世界是如何起源的叙述。作者认为:1400~1800年间,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曾经是全球经济的核心,在近代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印度是最为先进的经济体,欧洲国家则由于远离中国和印度洋为核心的经济引擎而相对落后,中国和印度凭借高产的农业发展起高水平的商业和制造业,从而使亚洲人能够主导全球经济的,吸引着世界其他地区人们的注意力和资源。在1750年或1800年之前,无论人口、工业还是农业生产方面,中心都在亚洲。

40.美国环境律师、生态法理学家科马克.卡利南著的《地球正义宣言》一书,本书是生态伦理的杰作,大地法理学的先声;新的自然法理自觉地从自然模式、自然结构和自然进程的丰富多样中获得启发,以地球法理取代旧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治理制度。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尊重自然权利法理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法理革命。此书开启了生态法理哲学深层思考的先河,同时也批判性的反思了人类有史以来司法制度历史,更重要的是他为21世纪生态法理学带来了全面以及颠覆性理论思考的新起点。

41.美国环境史学家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所著《生态帝国主义》一书,该书叙述了欧洲的生物扩张的历史事实。在公元900~1900年间,人类生物旅行箱给整个人类文明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这个故事起始于2亿年前整体大陆没有分离之前,大约在1.8亿年前泛古陆开始瓦解之后,整个地球表面它先后分裂成为两个超级大陆,然后再分裂成更小的版块,后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大陆框架。这就是该故事展开的久远而宽阔场景历史演绎背景。

42.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因“历史的终结”而暴得大名,以自由主义民主预言家的身份确立了他在思想界的地位。近来读他的新著《国家建构: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一书,该书认为:软弱或失败的国家是世界上很多最严重问题的根源。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到2001年的9.11,这一期间绝大部分的国际危机都围绕软弱或失败的国家。其中包括索马里、海地、柬埔寨、波斯屁亚、科索沃、卢旺达、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刚果东帝汶。

43.读美国城市研究学者艾伦.斯科特《浮现的世界:21世纪的城市与区域》一书,此书的核心观点是:21世纪正在浮现的世界很明显是一个由城市组成的世界。现代的城市-区域已经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发展引擎,它促使了第三次城市浪潮地理性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区域是第三次城市化浪潮先锋力量的角色。该书还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新的转变,传统意义上增长的地理中心转移向低收入国家的新产业空间,另一个新的认知-文化经济拓展的经济前沿在北美、西欧与亚太等主要的城市-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44.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专著《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这本书通过对欧洲的核心区与中国、日本、印度等东亚地区在18世纪末在经济命运上出现大分流的原因分析,深入对比了东西方在各方面的发展,提出实际上在18世纪前东西方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上,甚至有些方面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此后由于西方的工业革命,东西方逐渐分道扬镳,中国也开始落后于西方。

2018年1月13日厦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