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哲魂:发展生态多样化的小城镇!
2013-04-02 13:17:15
  • 0
  • 0
  • 6
  • 0

中国社会农村化未来希望寄托于小城镇普遍发展之中,基于小城镇化生态多样化发展为前提。

改革开放30多年,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192492上,数字增加17076个,城镇可以吸纳25亿——4亿农业转移人口。它们是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8025个地级市扩张冲动留下最为广阔空间。也是未来中国小城镇化生态多样化发展的希望所在。新型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化、智能、绿色和低碳道路,2015年达到51.5%,到2020年城镇化要达到60%,2030年达到70%。

中国小城镇发展关键问题,是不能再延续过去大城市的扩张式毁灭环境的发展道路,而应走向生态多样化的小城镇发展之路,这是一个被世界经济发展不断证明的最佳选择。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已经对城市周边小城镇化产生毁灭性破坏,大城市以殖民化扩张方式征服了周边城镇,破坏了具有历史浓厚文化积淀的小城镇。

城市化扩张不仅毁坏了原有地貌上自然景观上,原有文化积淀环境历史上连续性也被摧毁,更为严重的是它也毁坏了小城镇生态多样性基础。

如今,千城一面、万镇一面的情景,在中国大地上到处蔓延,它们当今成为环境景观被破坏和生态文化被摧毁的典型例证。

不论东西南北中国小城镇,在历史环境的连续中保留着千百年历史文化传承,集中的表达了中国古老乡村与集镇的发展历史,它一方面是地理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环境文化历史传承下来。

尊重农村城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地理、文化、资源、生态多样性,是城镇化发展机制中最为切要的基础。小城镇化生态多样性,是基于历史自然地理选择原因,同时还是从环境历史自身发展连续性出发。

如果说前30多年,大城市化摧毁了周边小城镇生态多样性,那么这一次小城镇发展却要注意防止破坏城镇生态多样性,保存中国农村土地上小城镇生态与文化传承,才是这次小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中国农村社会与乡镇建设中,要注意保留先前文明的遗存下来社会文化传统与地理风貌,同时还要从生态学角度论证与规划资源与环境可承载力对城镇化支撑性,处理好发展与传承、可持续与生态化之间复杂关系,

基于生态自然与环境历史景观相契合的集合要素小城镇,反映了先前社会对自然环境尊重与选择,从中透出先祖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创造文化生成凝聚的结果。这也是国外小城镇化发展一条经验,欧美小城镇化发展定位,就基于地理空间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文明传承作为基本要件,才可能寻找到城镇化与大城市接轨的发展节奏与连接目标。

一般来说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城镇,都是具有觉浓郁本地文化创造性与生态地理环境因素相结合结合的特征,它们代表着曾经历史发展所能达到的具有独特地理与人文景观,这些源于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才可能创造出如此丰富城镇的文化和多样性的人生。

欧美小城镇多是以自治化的方式存在,小城镇可以更加灵活实行生态自治化管理方式,更多地把当地自然景观、地理面貌和生态资源联系起来,积极创造多种就业机会和独特文化景观。

它一方面寻找与全球化联系起来市场机制,在发展小城镇化基础之上,创造与生产适合全球化供应需求商品优势;另一方面却可以发展自身文化特点与本地资源相结合的优势,走生态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道路,依靠历史文化积累起来与地理资源相配合的发展新模式。

全球化的环境规制目标,总是对地方生态环境尊重,以地方生态重建作为基本条件的约束,它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其自身发展活力之外,还要能够保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地可持续性。

中国小城镇化一定要走生态多样化发展之路,在寻求市场化发展机制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规划发展可能性,从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出发,选择更适合自身地域化和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201342日星期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