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哲魂: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向度!
2013-03-18 17:55:27
  • 0
  • 0
  • 2
  • 0

中国环境问题,从城市空气雾霾、水体污染以及食品安全越来越集中暴露出来问题说明,下一步城镇化发展,必须要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向度上寻找新的突破。否则先前城市化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会再一次在城镇化中得以扩展和循环。

在国际化绿色经济变革中,生态化经济与社会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新一轮工业未来发展的路标。

中国城镇化生态诉求——必然要从这个总体绿色化背景出发寻找新生态经济增长点,防止前30多年的大都市和巨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在农村城镇化重复上演。

中国农村能否实现城镇化,一方面决不可能依照先前城市化和都市化模式发展当下城镇化,那种以土地的扩张式,剥夺农村资源,造成农民普遍失地做法,迫使农民陷入绝对的贫困,也牺牲了农民的健康,使中国农民承担着城市化带来更多的环境灾难。同时又把相对独立的城镇变为都市化附庸和无数卫星城镇,成为巨型城市环境污染与肮工业后院。

另一方面,要站在生态主义发展的高起点上,规划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同时还要发展与保留农业社会田园景观,保留多样化生态文化传承与记忆。一个地方化生态城镇与周边和谐发展自然景观新农村,才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生态发展的战略选择的目标!

中国城镇化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空间,这是源于先前30年改革开放注重了大城市化发展,那些围绕巨型城市化的城镇,都被纳入到大都市城市化扩张之中。而那些处在巨型都市化之外的城镇,为今天城镇化留下一个可能重建小型城镇化的生态基础。

边缘地带的农村城镇——余留下这样一个宽阔的农村地带,这是中国未来生态现代化最后可以发展的地带。

如果说中国巨型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镇化变化,带给中国生态环境非安全正在加剧。那么,抛开已经发展起来巨型城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如今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设计好这个地带生态城镇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与规划未被城市化呑噬和影响小城镇化基础,这显然是中国生态底层社会重建一个重大绿色战略机遇。

这是因为,一切生态建构与绿色转型,不仅仅是对已经都市化和巨型化城市生态修复与环境破坏抑制以及重新布局,同时还需要对中国农村广大区域和乡镇领域中城镇化进行生态的重建。这可能是中国社会向生态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转型开始,也是中国可能向国际社会所希望绿色化发展一个新的契机。

能否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生态原则主导下,发展小型生态城镇和绿色多样化城镇,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发展小型化以替代能源为供应体系,诸如风电、水电、太阳能和生物能作为城镇支撑公共能源系统,同时发展网络信息化与公共化交通体系作为生态城镇的基础,以及生态化智能的城镇,必然是依据上述公共环境基础建构起来的,这是中国在经历3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再一次面临着未来中国农村生态重建的最好机遇选择。

在全球化经济低靡和危机远远还未能过去当下境遇之中,城镇化生态重建——是中国社会向生态转型中可以具体操作的领域,生态科技与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以及有机农业等,都可以成为城镇化重建基础产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吸引资金与人才,实验中国城镇化生态区域建设,还可以把生态城镇设计与理念和当地或本土文化相互连接,创新生态城镇的多样性。不能急,不能快,而是需要在生态的高起点重建生态城镇。

只有规划好这一个空间地带的生态城镇,就可能疏解巨型城市带给整个中国社会的环境压力,只有在这个地带做到生态化高标准建设与规划,才可能给未来中国生态社会奠定厚实基础。

一方面,因为现代都市化和巨型城市化未能全面波及到这里乡镇,它还可能保留着许多相对完整的生态空间和土地资源以及山川、河流、地貌,从土地节约原则上,集中乡镇和规范聚集地,要靠市场的力量同时,也要作出相应生态规制;另一方面在严格生态规划原则下,超前进行城镇化生态公共基础的重塑,在产生新的环境资源配置作用下,重建城镇化的替代式能源、公共交通和信息服务社会基础,这为一下步巨型城市向小城镇转移和人才流动提供了良好服务。

其实,小城镇化的生态重建,一方面是满足相当多的本地农民走进城镇,过上一个如同城市里人的生活,享受医疗、就业,和城市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着未来巨型城市人才可能自由流动到新型城镇化生活打下基础。生态城镇化发展是双向的,既满足了当地农民发展创业需要,还为将来储备相应与发展的人才作好准备。

如何利用储藏着相当多的地方生态文化与环境资源,如何利用这个农业和生态环境很少损害地带与空间,发展一种超越中国巨型城市化模式小城镇化生态文明之路,这是一个超前生态意识与绿色发展战略统一与衔接起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认为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规制与生态规划,来决定中国下一步小城镇化发展总体目标,才有可能希望不重蹈覆辙先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那种对环境损害老路。可以采取更好保护环境与生态资源配置的做法,去与世界绿色发展和生态规制接轨,站在较高起点上关注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消失以及重建生态文明的基础。(2013318日星期一)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